众所周知,宝宝到了六个月大的时候要开始添加辅食了,六个月以前宝宝通过母乳或配方奶来满足自己的营养需求,随着宝宝的成长,其营养需求开始超过了单一的母乳或奶粉所能提供的范围,这时候需要引入辅食来补充营养,促使宝宝逐渐独立地摄取各类养分。

添加辅食的目的
引入宝宝辅食的目的是帮助宝宝逐渐适应固体食物,并逐步转向与家庭成员共进膳食的阶段。通过添加辅食,宝宝能够开发咀嚼能力、促进语言和口腔发育,并从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和能量。此外,逐渐引入不同种类的食物也可以帮助培养宝宝的味觉和食物偏好。

辅食添加的原则

1、从一种到多种。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添加量由少到多。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3d~ 5d,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逐渐增加和丰富辅食种类。
2、从少量到多量。
第一次给宝宝喂辅食时可以先给他10ml左右,第二天在第一天的基础上加10ml,随后的辅食添加量可以根据宝宝的胃容量需求去添加。
3、从稀到稠。
由稀到稠,孩子从吃米汤到稀粥到稠粥到软饭的过程就是体现从稀到稠原则的最好例子。稀的概念是指用勺子舀起食物后,倾斜勺子时食物会呈液态流淌下去;稠的概念是指食物粘在一起成团,从勺里往外倒时,食物是成团滚落下去的。
4、从细到粗的原则。

细指细腻到没有颗粒感的程度,而粗则是一个渐变过程。从米糊-烂面条-碎面条-馄饨-包子-饺子,从菜汁-菜泥-菜末-碎菜都包含着这一变化。
5、少盐而不甜,忌油腻的原则。
盐以其离子状态维持着人体渗透压,而肾靠浓缩和稀释功能维持着人体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与成人相比,婴幼儿肾功能尚不完善,给8个月前婴幼儿食物中加盐,必定会增加其肾的负担,时间一长对孩子的肾发育不利。现代科学研究还告诉我们从小“口重”,成人后患高血压的概率增加,患心脑血管病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甜食会造成肥胖,油腻不利于消化。[1]
辅食添加时要注意的事项

1、宝宝的的一口辅食必须是含铁的食物糊糊开始的,因为足月的宝宝六个月以后在母体内吸收储存的铁开始不足了,因此需要额外从食物中补充铁元素,以免发生缺铁性贫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要比足月儿提前几个月开始补充含铁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肝泥等等。
2、给宝宝喂辅食时先米粉米面到蔬菜水果到禽畜类。
3、婴幼儿1周岁之前以奶为主。
4、蔬菜不能代替水果,水果汁不能代替水果。果汁是水果经过压榨而去掉残渣制作的,加工过程会使水果的营养成分损失。
5、宝宝一岁前不要添加食盐和或调味品,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肾脏还没有发育完全。
6、制作辅食时要保证食物干净安全、制作辅食要用到的物件和手部的清洁。
图片来源:pixaba
资料来源: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育婴员.海洋出版社,2009.